索 引 号 | /-00000 | 成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统一编号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
有效性 | 解读文件 |
关于市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5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许岚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浣纱渠水质统筹协同治理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局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为切实加快浣纱渠水质提升,恢复浣纱渠原本“纯雨水”排放及西湖配水功能,根据市治水办专题工作推进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我局组织流域内各区开展污染源点普查、整改,通过推进沿线雨污分流、实施全线清淤、落实长效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等综合措施,取得了浣纱渠水质提升的阶段性成效。
一、已开展工作
(一)明确目标,联合治理。浣纱渠因地处老城区,且随着城市建设需要变为暗渠,周边生活小区、公建单位早期多采用合流制排水,雨污混接、违章倾倒等污染问题严重。2013至2016年间上城区、下城区已在沿线实施截污纳管项目50余个,并由市水务集团在运河排出口设置密渡桥截污泵站,基本实现了“运河排出口晴天污水零直排”,但雨天合流污染治理成效有限。同时,浣纱渠流经上城、下城、拱墅三区,兼具人防、排水等综合功能,涉及多个属地及职能部门。为从根本上改善渠道水质,2018年由市治水办牵头,属地及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开展联合治理,明确提出“恢复浣纱渠原本‘纯雨水’排放及西湖配水功能”的工作目标,并先后5次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议,明确调查、整改、长效、执法、应急5方面 18项工作任务及责任单位,督促扎实推进。
(二)全面调查,源头分流。问题在渠里,源头在岸上,为从源头上做好浣纱渠沿线雨污分流,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按照《杭州市“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排水信息调查要求》,对已查明的浣纱渠185公顷雨水汇水范围内的 1100余幢居民住宅、800余家公建单位的排水系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形成“一图四表”数字化成果,同时查明入渠污染源点194处,由上城区、下城区制定对应整改方案,其中即查即改63处,列入雨污分流项目57处,通过养护及执法查处解决74处,并建立工作责任制,所有调查、整改成果要求责任人签字确认,做到“谁调查、谁整改、谁负责”, 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及验收。
(三)强化长效,严格执法。长效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执法查处减少违排面源污染,流域内各区通过设施清淤、日常监管、执法查处、宣传普及等措施,保障水质提升成效:一是严格按照浣纱渠全线一年两清,流域内主干道路雨水管网雨后即清的标准,全年完成两轮渠道全线清淤,共清理淤泥2325m3,并对周边119公里雨水管网进行全覆盖清淤,有效减少初期雨水对渠内水质影响;二是制定了浣纱渠沿线排水长效管理专项方案,从区、街道、社区层层落实排水设施长效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并对运河排出口进行美化提升,强化日常保洁打捞;三是由市水务集团在上城区、下城区交界断面及运河排出口安装3台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定时报送渠内水质情况,并制定水质变化应急方案,当水质异常时对密渡桥泵站及分流闸进行调度;四是联合执法加大对违章排水、随意倾倒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年共下发排水整改通知单169份,对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的违排行为立案查处158件;五是组织开展以“浣纱渠‘前世今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邀请媒体、市民代表入渠参观,直观了解水质提升工作,普及规范排水知识。
根据目前浣纱渠运河排出口在线水质监测及日常水质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出水各项水质指标有明显改善,主要参数COD、氨氮浓度指标稳定在10mg/L、3mg/L左右,优于七格污水处理厂一级A处理排放标准(COD浓度50mg/L、氨氮浓度5mg/L),水质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下步计划
浣纱渠作为主城区重要的雨水排水渠道,兼具西湖调配水功能,又贯穿西湖、运河两大世界遗产保护区,其水质直接关乎杭州“五水共治”工作成效,尤其是2018年10月出现的水质异常现象,要求我们需进一步提高对水质提升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将治理重点由工程改造向长效管理转变,继续在排查整改持续化、长效管理精细化、水质监管信息化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排查整改持续化。要求上城区、下城区结合流域内湖滨、天水、武林等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继续推进沿线生活小区、公建单位的源头分流改造,并根据改造进程,逐步取消现状截流设施,彻底阻断雨、污水管连通,同时结合排水设施巡查、养护,持续对流域内设施进行排查,对动态新增污染源点第一时间落实整改,对已整改污染源点进行“回头看”。
(二)长效管理精细化。一是督促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继续严格按照清疏养护标准,落实渠道及周边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进一步优化渠道清淤方案,合理安排上、下游清淤作业时间,由集中清淤调整为分时、分段清淤,并选择西湖旅游淡季及汛期前后实施,原则上清淤工期不超过一周,尽可能减少西湖配水关闸时间;二是结合上城区“网格长”和下城区“井长制”管理模式,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日常巡查监管中突出重点,加强对农贸市场、餐饮集中区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周边设施的巡查监管;三是建立“养护、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做到“谁管理、谁查处、谁执法”,管理与执法同责,同时加大对违章排水、随意倾倒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顶格处罚,加强执法威慑力。
(三)水质监管信息化。加强渠内水质信息化监管,实现交界断面及运河排出口水质实时监测,一旦水质出现变化,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交界断面水质变化将对上游区域内排水设施进行排查;运河排出口水质变化将开启密渡桥截污泵站进行提升),同时根据我局委托专业单位编制的《浣纱渠沿线排出口现状整理及监测点布置工作方案》,计划在渠内雨水排出口试点安装智能传感监测设备,对排入渠内水量、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托智慧排水平台用户管理信息数据,实现入渠污水至排水来源倒查的全覆盖动态管理。
非常感谢您对浣纱渠水质提升及杭州市治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联系人:管燕超 电话:85172952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2019年4月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