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0 | 成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统一编号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
有效性 | 解读文件 |
关于“十四五”规划“六个重大”谋划成果的再次反馈
市发改委:
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结合前一阶段的研究谋划,经研究,我局“六个重大”共5项,其中重大产业1项:垃圾分类,重大项目2项:杭州城市大脑城管系统、“迎亚运”景观照明提升改造,重大政策2项:城市供水“五同”(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修订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谋划成果现予反馈提交。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2019年7月16日
附件4:
重大项目填报表
填报单位: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期限 | 建设地点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总投资(万元) | “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 | 建设单位 | 备注 |
一 | 科技创新类 | ||||||||
1 | 杭州城市大脑城管系统 | 实施类 | 2020-2025年 | 杭州市 | 围绕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和科学决策水平三大基本功能定位,在全市领域先建立一个城管领域比较完整的,能够打通的、共享的,能发挥功效的数据库。并不断建立健全涵盖“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多方位的城市管理神经感觉系统;完善涵盖市政、市容、公用、环卫、河道、固废、亮灯、停车、数字城管、综合执法的城市管理智慧应用。 | 25000 | 25000 |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 |
2 | …… | ||||||||
二 | 平台建设类 | ||||||||
1 | …… | ||||||||
2 | …… | ||||||||
三 | 基础设施类 | ||||||||
1 | “迎亚运”景观照明提升改造 | 实施类 | 2022年前 | 杭州市 | 落实《杭州市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修编)要求,基本实现我市“一轴两廊三心”的夜景照明格局。 | / | / | 杭州市范围内各做地主体及相关社会单位 | 因各分区规划还在编制中(计划2019年底完成),总投资资金现阶段难以估算。 |
2 | …… | ||||||||
四 | 生态保护类 | ||||||||
1 | …… | ||||||||
2 | …… | ||||||||
五 | 公共服务类 | ||||||||
1 | …… | ||||||||
2 | …… |
注:1.项目类型分为“十四五”时期“实施类”、“前期类”两大类,“十三五”已立项实施的续建类项目不填报,
将直接从省级重大项目库中筛选纳入;
2.项目期限填报格式:例2020-2023年;
3.请按以下格式统一:①建设地点,全省性项目请填“全省”。②建设地点,跨设区市项目请填写所跨设区市
名称,例如“台州市、温州市”。③其它项目建设地点请完整填写设区市名称+县市区名称,例如“金华市(义
乌市、浦江县)”、杭州市(德清县)。④建设内容和规模请规范、扼要填写,突出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附件5:
重大政策填报表
填报单位: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序号 | 政策名称 | 依据和理由 | “十四五”具体政策 |
1 | 城市供水“五同”(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 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既是杭州“五水共治”中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也是杭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以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为契机,整合城区涉水资源,实现城市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目标,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 1.进一步加快千岛湖配供一体化工程建设,从硬件上构建同城同网。进一步加快千岛湖配水工程以及闲林水厂、九溪线、城北线、江南线等供水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南北联网,“同城同网”的供水格局。同时,优化配供水项目之间的建设协调,加快落实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分离等分质分类供水工程措施,切实做到优水优用。 2.组建新的供配水一体化国有集团公司,为实现“五同”目标,建议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成立新的集供配水、污水处理和涉水项目建设、投融资和管理的涉水国有集团公司,从经营机制上保障同城同质同价同服务。形成“上水-中水-下水”以及涉水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水资源产品开发、供应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全面整合盘活全市涉水企业资产,形成平台化竞争优势,提高行业竞争力,为我市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持。 |
2 | 修订生态环境法律法规 | 在末端进行简单的分而分,不能从根本上系统上解决问题。应在全局上考虑系统地制订相关产业政策,激励民间资本投入生态产业,并建立末端分解废物处置厂的信息名录,完善废品流通、处置渠道,才能实现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 | 制订长效利于后续发展的生态产业政策,限制企业产品过度包装,从源头减少垃圾量。 建立末端分解废旧钢铁、玻璃制品,塑料泡沬以及其他废弃物的处置厂信息,完善流通渠道,提高末端处置能力。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