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48968X/2023-00317 | 成文日期 | 2023-07-10 |
发布机构 | 市城管局 | 统一编号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
有效性 | 解读文件 |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城31号建议的答复
汤红琴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排档’经济,助力实体经济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所做工作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稳经济、促消费”的工作部署,采取优化审批流程、延长活动时间等措施,统筹市容秩序,促进就业消费,有力促进了复商复市。2022年,设置临时经营点108处,开展户外文化商业活动1150场,为夜间经济优化停车338处、提升景观照明174处。
(一)疏堵结合,有序引导流动排档经营。注重处理好“市容与繁荣”的关系,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式,引导流动“排档”有序经营。一是拓展经营点位。结合疫情防控与我市消费实际,2020年,出台《关于统筹市容秩序管理助力复商复市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推进临时经营点设置,为流动设摊经营、季节性农副产品销售等人员提供规范的经营场所,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如,淳安县设置临时经营点12处、摊位120个,全面助力集聚人气,拉动经济消费。二是精简审批手续。为方便商户申报,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2020年开发《商业外摆和临时经营点管理系统》,今年3月份推广省“摊有序”数字化应用场景,最大限度发挥数智功能,满足商户、市民线上审核备案及查询等需求。截至4月20日,共上线4个区域点55个摊位信息。三是强化执法监管。针对流动“排档”易发的食品安全没保障、阻塞交通、影响市容等易发多发问题,市区两级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执法。仅今年4月份,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立案查处376起;数字城管巡查发现无照经营行为7919起,均已交办属地落实整改。
(二)创新举措,规范提升固定排档经营。围绕“更加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的夜生活场所,提升杭城市民幸福感”,我局配合市商务局因地制宜推进传统夜市商圈经济升级改造,不断丰富我市夜经济业态。一是打造风味“夜食堂”。市商务局以美食体验和夜宵经济为主题,差异化布局夜间美食集聚点。如,开展“美食天堂,属你最红”——杭州美食网红打卡点评选活动,评出100家杭州美食网红打卡点,多点开花,丰富市民不同口味;“知味中国e口吃遍杭州”首条饿了么口碑街落地河坊街;湖滨银泰in77发展微醺夜经济,开展露台咖啡派对等活动。二是营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市商务局围绕夜购、夜游、夜宵、夜娱、夜健,打造10个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和一批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激活城市夜间消费“烟火气”,打响“忆江南·夜杭州”夜经济品牌。如,富阳区以富春江沿江带为基底,做深沿江饮茶点便民服务,推动打造“春江花月夜、品茶慢生活”城市名片。三是完善配套设施。我局不断完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站布点,合理施划非机动车停车泊位,为商户、消费者、外卖小哥取餐停车提供便利。2022年,全市新增停车疏导点位104个,投入使用停放非机动车泊位约14695个,排查整改不符合无障碍要求的人行道非机动车泊位376处。
(三)优化服务,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放在首位,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商业街区、历史街区、综合体及临时经营点等区域经济消费特点,破常规、强服务、促提升,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一是做好服务“加减法”。通过杭州发布,明确对97个商圈、街区加大商业外摆和户外文化商业活动支持力度,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放宽时间、场地、业态的限制,为经济加码,为商家减负。今年3至4月份,全市共有48家运营主体制定“一场一方案”;共有353家商户申报商业外摆,审核通过236家;审核通过并举办347场次户外文化商业活动。二是助力夜间经济发展。围绕钱塘江夜景观轴、城河互动夜景走廊、城市文脉夜景走廊,西湖、钱江新城、湘湖夜景核心区等整体布局,有序推进城市夜景打造,助力夜间经济发展。2022年,在钱江新城打造两岸四地灯光秀,设置裸眼3D投影、音乐喷泉等“互动光影秀”,提升游客观赏体验,极大带动了周边商业体热度,形成“吃喝玩乐”多元一体的夜间消费商圈。三是推行柔性执法。对97个商圈、商业街区的相关经营活动采取审慎包容监管,让执法更有“温度”。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原则,对于外摆经济经营活动的轻微违法行为,以宣传劝导为主、自主整改为主,对及时整改到位的,原则上不实施处罚。
二、下步工作
您提出的“有序开放排挡经济很有必要”等建议,我局经认真研究,下步将按照“疏堵结合”原则,配合商务部门规范、有序、安全、高品质推进排挡经济。
(一)积极引导“退路入市”。配合商务局推出的“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活动,结合打造“子夜”食堂、做热“子夜”经济等具体工作任务,引导市场附近有品质、有意愿的流动排档入市经营。
(二)合理设置临时疏导点。着眼为民、惠民、便民为目标,指导属地政府在不影响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临时疏导点,并将相关数据录入“摊有序”应用场景,方便摊主找摊设摊。
(三)做好环境卫生保障。强化夜间城市管理相关工作,重点完善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转运、移动公厕、环卫保洁等设施及服务。
(四)加强无证摊贩管控。结合市民投诉、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数字城管采集员上报等渠道,加强数据分析,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流动摊贩多发、易发点位,开展针对性巡查,提升街面管控能力,维护必要的市容环境秩序。
(五)广泛宣传引导。通过事先告知、座谈约谈、现场劝导等方式,加强对无证经营者教育引导,尽可能从源头上消除无证经营问题。加强媒体宣传,强化市民群众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环境治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意识,引导其理性、安全消费。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5月17日
(联系人:戈金辉,电话:8958179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