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48968X/2024-00274 成文日期 2024-07-02
发布机构 市城管局 统一编号
文 号 主题分类
有效性 解读文件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第7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 07- 02 11: 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民革界别组

贵界别在杭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深化韧性城市建设,提升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议收悉。感谢民革界别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协同市应急管理局、市林水局、市建委等相关单位对贵界别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提案紧贴当前我市韧性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在提升城市韧性、强化防洪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上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为该项工作后续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建议。经认真研究将相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所做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中央、省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始终把深化韧性城市建设,提升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相关制度体系、能力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应急处置能力

()高标准推进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一是规划先行。杭州市原有《杭州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基础上,全省率先批复实施《杭州水网建设规划》,该规划入选全省第一批市级水网建设先行区。二是系统谋划。在现有水利工程基础上,加快完善西部山区水库群“上蓄”、中部区域湖链群“调蓄”、钱塘江苕溪干流堤防“中防”、东部平原排涝口门群“强排”的流域立体韧性防洪工程体系三是全面推进。根据规划,杭州建成三堡、八堡等强排入钱塘江泵站,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地下深隧+大型泵站”的城西南排通道工程,规划还将新建青山水库分洪通道,构建杭州都市防洪圈,形成跨苕溪、运河、钱塘江三大水系的纵向分洪三通道,随着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海塘安澜工程等一批谋划多年的工程相继开工,萧山五堡闸站、临安区双溪口水库、富阳区北支江综合整治、桐庐县富春江干堤加固等一批工程建成投运筑实杭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防洪保安屏障。

(二)系统性强化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杭州市成立了杭州市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专班,系统性推进内涝治理工作。一是方案统筹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内涝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实中央巡视反馈城市内涝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杭州市城市内涝系统化实施方案和《杭州市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手册(试行)》等方案和标准,将排水防涝、城市防洪、海绵调蓄、智慧管控等纳入内涝治理任务,形成项目清单并推进落实。二是项目推进。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48项项目已完成29项,内涝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涉及的153项项目已完成65项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约20万个低标雨水口改造;改造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推进老旧低标管网改造排水管网756公里、整改污水零直排点位448处。持续推进河道整治,2023年实施河道综合整治项目24个,共21.63公里三是突出长效。加强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养护,2023年清疏雨水管网19334公里、结构性检测雨水管网1849公里,降低管网问题风险。四是专项检查。开展地下空间防涝专项检查重点对地下空间出入口防汛挡水板安装情况进行检查,共计检查约430居民小区和商超,对发现的问题一一落实整改,目前全市2684个设有地下空间的住宅小区沙袋、挡板等防涝设施已基本配备到位。五是长效管理。出台和编制了《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杭州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办法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市海绵城市政策体系与标准体系,从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层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三)智慧化提升城市洪涝风险预警水平。一是洪水预报。依托智慧林水系统建设,接入了全市自动遥测站4197个,其中水文测站2102个,城管监测站147个,气象1948个,实时水雨情信息采集网络实现国土面积4.0平方公里/站,自动采集数据接入率95%以上,开展实测降雨智能预警、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建成东苕溪、分水江等主要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初步建成城市大脑水利驾驶舱,基本实现全市主要江河干流洪水预报全覆盖。二是内涝预警。通过城管系统日常管理、预防预警、内涝处置、事后复盘等四大全模块场景应用,搭建完成了我市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共享集成1700个雨量站、133个河道水位站、7万余路视频等感知数据,在全市下穿桥涵和隧道内安装电子水尺390套,实现实时雨量、河道水位、河道流量、管网液位、管网流量、桥隧积水等数据实时感知,构建完成市、区两级平战结合、多跨协同的内涝监测预警智慧化管理体系。2023年全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推送216个场次分区预警、1.6万余次站点监测告警,完成内涝积水处置问题1000余件。

(四)全方位构建城市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一是联合指挥。编制出台了《杭州市短临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关于加强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工作的若干措施》杭州市灾害性天气公众防御指引》《杭州市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杭州市防汛防台抗旱联合值班值守工作机制》等制度,从风险管控、联合指挥、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完善了我市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建立了高效协同的“1833”联合指挥体系二是预警叫应。建立了高等级预警叫应叫醒基党政领导和基层责任人,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橙色和红色预警时,通过一条短消息、一个电话、一次视频三种手段叫应叫醒乡镇(街道)副书记和乡镇(街道)长,督促基层第一时间进岗履职。三是物资储备。参照《关于切实加强防汛防台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浙防指(2020)3号),全市配齐配足县、乡、村三级防汛应急物资,共计5亿元,其中54个重点乡镇800个多灾易灾村完成发电机、排水泵、卫星电话三大件配备,建立市级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每年汛前、汛后开展检查,确保物资可用。四是应急避难。持续深入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全市建有避灾场所有2756个,最多可容纳31万余人,新增划定1187个临时避险场点,有效保障人员转移,拓展避灾安置场所“平灾转换”应用,着力将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成为“科普宣传的窗口、教育培训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地、应急物资的仓库、预警救援的中心”。五是演练评估。我市以村为最小单元,每年汛前组织全市开展防汛演练,结合当地实际,设置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科目,开展不同类型的演练;2024年5月10日,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应急使命•2024”演习在杭州设分会场,演练了城市洪涝险情应对和地铁险情处置等科目,取得良好成效。

二、针对建议我们下一步工作计划

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目前多部门都拧紧一股绳,协力推进相关工作,根据贵界别提出的有关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继续推进该项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韧性城市建设的谋篇布局。根据我市已出台的各项韧性城市相关规划和方案,进一步系统性研究城市防灾减灾谋篇布局,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项目计划,全面提升泵站、堤岸、水库、城市河道、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在面对洪涝等灾害时的防御能力,切实提升城市韧性。

(二)持续推进规划项目的落地建设。按计划推进规划和方案中已明确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阶段性评估项目推进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计划有效落地和实施。对项目实施中碰到的困难和难题,想方设法推进解决。项目建成后及时投用,有效发挥项目投资绩效,降低灾害风险水平。

(三)切实提升预报预警的实战实效。对洪水预报和内涝预警等智慧化系统加强实战应用,根据实战结果不断评估和调整改进预报预警模型,使预报预警有效实用。同时深化实时预报预警的信息推送机制,预报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送达到相关责任人,洪涝应急从雨后被动防预逐步转向降雨前主动布防,切实提升防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不断优化提高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水平。优化完善多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机制,应急响应期间,落实7个主要部门进驻市防指指挥大厅24小时集中办公,联合开展应急救灾动态分析、会商研判、视频巡查、信息报送等工作。推进“乡自为战,村自为战”基层应急工作机制,指导基层在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应对处置期间,镇、村主要负责人可根据预警信息,果断决策、果断应对、果断转移。

非常感谢您对杭州城市安全运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您的进一步关心、理解和支持。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年5月20日

(联系人:裘杰,联系方式:1363416844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